诗题上一点,便是闻笛二字。
这一刻,出来的是笛声,是一种堪称是轻快的调子,然而伴随着唐时笔锋一转,将那灰色的骷髅,褐色的沙场,红色的鲜血,一一画上的时候,一切便已经改变了。
笛声幽咽,穿透了坚厚的城墙,穿透了冰冷的盔甲,穿透了暗夜的长风,穿透了诗人,苍凉的心!
芦管声声,却不知它从何而来,于是无尽的悲凉从胸中奔涌而出。
何处来的杀戮?何处来的屠刀?
争战已失败,无数人埋骨他乡,不得归。
这一张画卷很长,每一笔都是唐时灵力的极致,也是他领悟的极致。
这是他少有的慈悲,少见的温柔情怀。
唐时不喜欢慈悲,也不希望自己是个慈悲的人,便让他,将慈悲在此刻画尽,用他一个淋漓尽致!
提笔,落字!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芦管笛声,余韵渐歇,妖族的屠刀,放下了,僧人们的屠刀,放下了。
所有人抬头,看着那悲伤的山河画卷,天边城墙孤高,远处霜月白沙,便是那诗中所言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天隼浮岛既败,又何苦将无数的生灵葬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