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更多利益的念头,无奈沙皇安娜病情沉重,政权面临交替,女皇属意的继承人伊凡不过两岁小儿,保皇派的不想节外生枝,而支持改革及正统继承者丽沙白.彼得罗芙娜的大臣与贵族也打着先解决外部问题再清除政敌——毕竟一个奄奄一息的女皇及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儿,时间拖得越久对他们越有利,没有女皇,再锐利的爪牙要剁还不简单,相反,此时大清若掺和进来,变数更多,也对他们更为不利。作为相邻的两个大国,大清应该会更喜欢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儿登上沙皇的位置。
形势比人强,难挽狂澜于既倾。
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朝政无力国势衰败的悲哀。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在对待大清使团问题上莫斯科的高层态度出奇一致,鄂尔泰一行在沙俄小问题有之,大问题却没有。
而为了大清利益,鄂尔泰已经有意无意地在谈判桌上利用俄罗斯的这些弱点打压对方谈判团了。
只一个月时间,这场谈判便彻底落下帏幕,大清与沙俄在莫斯科签下《华沙条约》,条约彻底厘清了两国从康熙、雍正延续已久的边界问题,以及关于沙俄挑起这次战争所须付出的各种赔偿问题。
大清与俄罗斯重新划定两国边界,以外兴安岭的北支诺斯山直至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