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眼还依山傍水,有大片的栗木林,水势湍急有落差,是炼铁的好地方。
栗木是一种上好的木炭炭材,再加上铁一禀报说河水下游并无村落聚集,杨山无疑就是一块完美的冶炼宝地了。
选好了地点,事情就成了一大半。
上一次爆炸事故以后,甘棠乘着养病,给他们开了几节课,尽量简洁的讲解了一下为何高炉底部会产生空洞,上面的材料又为何会悬而不下,解释爆炸的原因,和冶炼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讲起来很困难,但好在他们经验十足,以往积累的经验配合着甘棠的讲解,倒也有两个先开了些窍,过了两天就有两个炼金师提出来,将圆形的炉子底面改成了椭圆,吹风口开在短轴的两端,并且将炉子内壁做厚,夹层里头自下而上开暖道,高炉内壁往上内收变细,整个炉腔就变成了上小下大的锥形体了。
这么做能让炉腔里的炉料受热更均匀,且不会堆积阻塞燃道,毫无疑问这是对炼金师们针对爆炸这件事,对高炉做出的合理改进。
炼金师连说带比划,甘棠听明白后惊讶又佩服,当即便赞道,“这些都是好想法,牛二你去叫上其他匠人,议定完具体的尺寸再报来我这里,可以的话往后的高炉就照着这个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