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亡于他手也是必然。
——
柴桑。
柴桑是吴国沿江防线上的最后一道屏障,这里也是后世九江的地理位置,这里已是扬州刺史部的地界。
柴桑的周围,有彭蠡泽,即鄱阳湖,在云梦大泽消失后,彭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长江中下游最大的支流赣水从南方汇入彭泽,形成浩荡开阔的湖面。
退守到柴桑,孙皓就无法再退了。
建业一带,几无险地可以固守,吴军据守于此,可以依托鄱阳湖发达的水系运送兵力和辎重,再整合交趾、豫章、吴郡、会稽等地的力量,以为援兵所需。
吴国在经历了一场场惨败后,各支军队的战斗力也在发生变化,如今最强的吴军已经不是荆扬的兵卒,而是交趾兵。这些南方的吴卒长年与诸蛮交战,有丰富的山地作战经验,耐力和持久力都相当不错。
身边没了谄媚之人,孙皓的脑子总算清醒了些,丁固这老臣虽然脾气臭,但能力上确实不错,更为关键的一点,丁固与豫章郡一带的山越宗族关系不错。
东吴在沿江一线,已无精兵强将,要想在柴桑有所作为,还要依仗山越兵的帮助,而这其中,丁固能否发挥作用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