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而歼之,这样的兵法韬略,在历史经典战例中经常被大书特书,但实际上误导读者的地方太多。
出奇不意的结果,往往有两种,一种当然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形势不利的一方如果逆转,那指挥战役的将领就被视为名将,另一种则是弄巧成拙,冒进被围,结果被另一方打的全军覆没。
其实大多数的将领,有机会坚守的话,都会象赵广现在的战法一样,中规中矩,依靠关隘、险地阻击,互拼消耗,直到一方打不下去为止。
不过,单靠关中一隅,要应对三个方向的来敌,着实相当的困难,好在赵广还有巴蜀这个大后方。
经过与诸葛绪、苏愉、荀诩等内政官员的商讨,并请示太后张星彩,新汉朝廷最后决定三点应对措施:
其一,迅速在关中进行预备役的总动员,在扶风、京兆、冯翊等各郡组建后备军,以应对目前新汉总兵力不足的难题。
其二,鉴于巴蜀方面整体态势较为稳定,抽调和征募青羌、白羌、板荡和南中诸夷兵卒,组建一支不少于万人的增援部队,在汉中缔结待命,一旦关中形势不利,则可以马上北上,增援吃紧的一路。
其三,关中的工坊、铁坊、泥坊全部转入军需辎重生产,马远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