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投降将领,这中间还要剔除平日表现好、对蜀军有好感、有意向加入蜀军中的低级将校。
二是被俘虏的魏军士卒,这部分人因家在关东、或者对蜀汉的前途不看好的原因,并不愿意归顺,期望蜀军有一天能放归。
三是槐里被俘的杂胡。这是地位最为低下的一部分,杂胡性情不驯,屡生事端,若是放归,那就是放虎归山,但他们已经投降了再杀俘,那样的事情赵广也不屑去做,让杂胡俘虏在劳动改造中赎罪是赵广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军人要提高战斗力,要打胜仗,职业化是必然的途径,而要让军队安心,就必须要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俘卒劳改,就是为军人的田地耕种,除了一日三餐之外,没有其他的报酬。
俘虏光养着不干活,显然不可能,但俘虏一旦聚拢在一起,又有可能酿成变乱,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打散打乱,比如象荀恺、李辅这样的降将身边,就不能有太多的俘卒或者辅兵存在。
有军功的将士们分得俘虏充作田奴,就和众坞堡、流民帅一样,成为某个乡、亭的既得利益者,他们要想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就得依靠赵广这个大团体的力量,不然的话,单靠个人没有办法在关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