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配了一个发射托架,其实就足一支约五尺高的长木杆,一端是一个尖头,而另一端是一个叉形,使用时将尖头插在地上,由一名士兵扶着,狙击手将鲁密铳架在叉形上,握枪发射。
在十六世纪早期的欧州,火枪都比较沉重,因此托架也是火枪兵必配的装备之一。后来火枪朝轻形化发展,才取消了托架。但给狙击手配备托架,可以保证发射时的稳定,使命中率进一步提高。
在清军队伍中,各级固山、甲喇、牛录甚致是领催、白甲兵、马兵在盔甲样式,其由是头盔和护背旗,都有明显的区别,即使是在集团冲锋中,也十分好分辩。这一来给穆陵军的狙击手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以十分轻易的就认清鞑子中谁官大谁官小,要打就打官最大的。
尽管清军的将领几乎都穿着三层重甲,但狙击手基本都是选择没有任何保护的面部下手,因此只要是命中,就是爆头而亡,哼都来不及哼一声,就栽下马来。
而这时在穆陵军的火枪手阵列中,火铳还是在一排接一排的轮流发射。尽管后面射击的都是鸟铳,无论是射程还是破甲力都比鲁密铳相差很远,但这时清军同样也冲得更近了,因此鸟铳还是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既使打不死人,也会让人觉得疼痛难忍,而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