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妇、收义、扬名、含光、沉名、投剑)。
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而一段便是荀粲彻底将所有的人拉进了自己构造的幻境之中,他所刻画的,自然不是聂政这个单一的刺客,而是整个大汉民族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
这样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的乐曲使所有的汉人的心更加紧密的联合,表现在幻境之中的景象便是惨遭胡人蹂躏的汉人在黑暗悲惨的遭遇之中依旧不放弃的精神!他们哪怕被砍断手脚,身受重伤,也不倒下,而是在鲜血四溅、残酷无比的战场之上不屈不挠的抵抗!而他们坚信,整个大汉民族的精魂,是不会没落的,昔日那“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口号还在耳边响彻!
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进入荀粲琴境之中的听众们都动容了,他们完全将自己带入到了那被胡人的万千骑兵包围的境况之下的汉民身上,但心中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怯懦与畏惧,只有那无尽的热血与愤慨!
乱声十段(峻迹、守质、归政、仇毕、终思、同志、用事、辞卿、气衔、微行)。
从正声到乱声,主调一变!原本的《广陵散》自然是刻画聂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