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员,外援上场人数最多两人,守门员必须国产化等。这些看上去像是支持本土球员发展的措施,实际上也极大地伤害了联赛的观赏性和生命力,联赛质量的不断下滑已是有目共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年轻球员的成长被拔苗助长,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一个误区。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体育而言,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围绕北京奥运展开新一轮的准备似乎也无可厚非。但对于处于低水平发展中的中国足球来说,这样的兴师动众似乎没有必要。
历届奥运会,足球都不是重头项目。各个国家派出的国奥队也远远不足以代表该国的真正足球水平。1996年和2000年两届奥运会,冠军都被来自非洲的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夺得。真正的一流强国巴西、意大利和英格兰在奥运会中销声匿迹多年。即便中国队能在2008年奥运会上杀入八强,甚至夺牌,并不意味着中国足球正步入世界一流。这和1996年日本队在奥运会的崛起有本质的区别,后者是本国联赛快速发展的产物。
闲言少叙,中国足球的掌权者们才不管这种短视战略对于中国足球的伤害有多大呢,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明年的北京奥运会男足比赛上取得好成绩,企图用几年甚至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