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支持被招安的想法还真不是一个半个人的想法,居然在刑天军之中还相当有一部分市场。
毕竟很多人投入刑天军是被迫无奈,没法活了才当了刑天军的兵,有些人并不想背一个贼名,如果朝廷愿意招安他们的话,有些人还是愿意当官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们这些人之中很多人一辈子可能都当不上官,甚至连想都不用想。
可是对于普通兵卒来说,这件事对他们影响还不算大,特别是对于那些在付德明手下做事的一些因为生活所迫,不得已之下,才帮刑天军做事的读书人来说,这件事对他们的影响却更大一些。
其中许多人当年读书为的就是求取功名,有朝一日能当官,光宗耀祖,可是时局一天差似一天,北方有建奴不断犯边,又赶上连年大旱,许多读书人家,并不算是富裕,以前最多也就是小康家庭罢了,在这样的年景之下,不少中产阶层也纷纷破产,使得这些读书人无以为生,只得放弃了继续攻读参加科举的念头,为了一口饭吃,不得不低下身子甚至是走上了街头讨饭,成为了流民中的一员。
更有一些读书人屡试不中,在无以为继之下,也只得放弃了求学,破产之后汇入到了流民之中,最终为了口饭吃,投入到了刑天军之中,为肖天健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