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9个,有“雍八乾九”之说,而这个只有两只桃子,不符合“雍八乾九”的规律。而且人物服饰、寿桃的色彩过渡不明显,人物服饰的阴阳色界区域上画有三个圈,这样的处理方法不够讲究,在雍正官窑里一般不会出现。
其实还有一个细节,就是真品为了色过渡得自然,常辅助喷色的技术,但是往往控制不好,就会在寿桃上喷出色彩较重的红色斑点,而这件粉彩未见一颗斑点,所以要么制瓷的时候控制的很好,要么眼前的瓷器是假的。
这些细节结合在一起让林跃不敢判定眼前的瓷器是真的还是假的,虽然他很希望眼前的这瓷器是真的,那后面的就省事了。
为了验证真假,他还要查看一下足底,这是最后看的地方。雍正时期的粉彩真品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滚圆,俗称“泥鳅背”。而且那个时期的官窑粉彩瓷器的款识多为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写篆书和四字款极少。青花色调纯净,字体非常工整,笔法清秀有力,结构严谨,多为宋椠(qiàn)体正宗小楷,时代特征很是明显。
林跃拿起瓷瓶看了一下足底写着六个小字:
大清雍正年制。
底款为六字篆书青花款,款识无边框。
虽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