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文道叔侄俩便有了字,正贞帝还赐了一对田黄石的章料给他们,说是让他们自己刻去。
这份盛宠,真是令人艳羡不已。
最令人艳羡的,不止是这两位少年郎几乎全程陪在正贞帝身边,得了赏赐,更是在宴散后,正贞帝特意嘱咐柴文远,让他派车把二人好好地送回家去。搞得这两个不是柴文远的手足骨肉,而是他正贞帝的子侄一般。
其他进士们金榜题名的狂喜让这叔侄俩一比,立刻降温了不少。金榜高中又如何?没有皇恩,这辈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三年一比,每次便是三百个。正贞帝自登基以来,今年恰好是第三次殿试,一共九百名进士。这九百名进士中,能被他记住名字的寥寥无几。就连正贞三年的状元郎,如今还在六部苦熬,怕是早就被正贞帝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最尴尬的莫非牛泽世这个榜眼,状元郎姓柴,探花郎也姓柴,还是一对少年叔侄。许多人包括他自己都怀疑,这个榜眼是不是因为第一名和第二名被这叔侄俩包了,显得本届进士无人,这才把他愣生生地提上去的。
可是榜眼这个名次吧,比上不足,比下却没法有余。谁都知道,探花郎除了文采要好,模样也得好,就连性子也得好,方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