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才问旁边的一位妇人。
“大嫂,你知道什么时候能出城吗?我家连一根柴都没了。”
老百姓砍柴的地点,在南门外的山坡上。她找的这个借口,再合适不过。
那位妇人深有同感:“可不,我家的柴也不多了,这该死的鞑子,耽误多少事儿。”
高媛立刻加上一把火:“就是砍下来,这样的天气,也得晒上两天才成呢。”
“对啊,怎么把这个给忘记了。”那妇人恍然大悟。
旁边立刻就多了几个人,都是被两个人的对话吸引过来的。
有一位老者忧心忡忡地道:“就怕城外头的人遭了秧,连樵夫也少了,怕这柴钱要涨价。”
高媛点头:“我家有斧头绳子,还是自家去砍比较划算,也不过就是多费些力气。”
一位青年立刻道:“我家也有,要是谁家不方便,我倒可以多砍些,到时候按原来的价卖给各位街坊就是。”
这是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说完了话之后,还担忧地看了看周围的人,生怕有人跳出来跟他抢生意。
高媛表明态度:“我只砍家里够用的就成,等过一阵子能做些营生了,我家的柴还得麻烦这位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