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学生头大,其实老师也头大,哪怕是博学之人一个不留神都容易误解原文之意,毕竟汉字博大精深,词汇丰富,标点略微挪动一下,一句话就有好几个意思,很容易出现歧义。
也因此会引发一些误会,若单纯只是读书的误会也没什么,有时候却是欺君、诬蔑皇帝、圣贤等的罪过,这可就倒霉透顶。
虽然今上还算仁慈爱民,可因为断句不同而引发的冤案也并不是没有。
在编纂《仁宗实录》的时候他非常注意,若是同僚们书写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他就悄悄涂改一下,而他自己写的时候那是绝对不能出现一丁点错误的。
所以他觉得很不方便,需要略微改动一下。
从右到左、竖写,这个没毛病,只是句读停顿问题却是必须要纠正的。
古代人书籍少,每个人能读的书也有限,所谓的博学大儒,能读到的书比起现代学生看的数量也少得多。就那么几本书,的确不需要什么标点符号,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揣摩,用一辈子读那么几本四书五经,的确不需要标点句读。
可这样的结果就是思想僵化、文化停滞不前,并没有好处。
而标句读这是读书人首先要学会的,写书之人不负责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