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臣看来,杨炎虽然年轻,却也不是轻孚燥进之人,臣请陛下不可犹疑,当早作决断。”
其实这过年的三天,赵眘每天都在宫里仔细的看这两份奏策,甚至到了逐字逐句的比较的地步。平心而论,赵眘也觉得杨炎对广南局势的了解程度,广南之乱暴发的深程原因,以及平乱的方针和策略都比李道所写的要深刻的多。而且杨炎这一年多来的实绩,都让赵眘对杨炎的军事能力也十分认可。其实在问这些宰辅大臣之前,赵眘在心里以经有些偏向杨炎了。
赵眘也知道,李道早年虽曾是岳飞的部将,但他在岳家军中始终都是一个不显头角的普通将领,能力远不及岳家军中的张宪、牛皋,董先,徐庆、王贵、李宝等人。他现在虽然也当上了庆远军节度使,但其实是一步一步熬上来的,至今为此,李道拿得出手的战绩就是绍兴三十一年的茨湖之战,这一仗其实只是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还是沾了采石矶大捷的光,才被列为赵构列为中兴十三大捷之一。而杨炎却不同,无论是在北伐,还是这次在广南,都显出了及强的军事能力,而且战功绰著。对于这一点,赵眘是十分放心的。
而且赵眘在过年其间,还特意召见了在临安养病的吴拱,询问他的意见,结果吴拱也认为,如果是用李显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