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玥如今做事,一呼百应,人多力量大,不几天,玥坊就盖好了。
这时候,搓好线也染好色,能开始织的毛线,其实只有三百斤左右,但还在不断的生产中,也够织一阵了。
在这个期间,唐时玥也拟了一个管理细则,又跟乔桑榆商量了一下,确定了下来。
当时已经商议过了,参与的一共有七个村,聚宝村是本村人,可以出四十个人,其它六个村子,一次只过来二十个人,这二十个人,要先搓够一定数量的毛线,然后才能开始学手艺。
当然了,要求是很高的,搓的线一定要匀,粗细要一致种种,做不好的就要换人。至于手艺,三天学不会,或者干不好,同样也是要打发回村,换人来做的。
但对于做的好的,也有优待。
通过考核的,可以领了毛线回家织,而且可以代教同村的人,教会一个,领过来考试合格之后,光“提成”就有一两。
天越来越冷,能在近处学,总好过往这边跑,肯定是有人要学的。所以第一批来的人虽然要搓毛线,但还是很占便宜的。
再之后,可以用计件工资的方式长期运营。
把这些要求送达各村,并达成共识之后,唐时玥就挑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