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大家可能已经拿到的资料一样,这枚烛龙2号火箭,自然已经运用了在烛龙1号上已经成熟的回收技术。我想,这对航天事业来说是又一次重大突破,也是突破地球引力运载能力实现的再一次质变。”
没有人能反驳这一点。
近地轨道132.5吨的运载能力,还可回收。
现在的国际空间站一共才多少吨?用这枚火箭来运送载荷上天,3次就搞定了!
而且远远用不上那么多时间。
懂行的记者,已经在打着腹稿,思考着怎么来阐述这样一枚火箭对未来航天格局的变动。
然后就听顾松说道:“至于这次发射实验中被送到近地轨道的航天器,想必才是大家关心的重点。没关系,接下来,我会详细地向大家介绍燧石航天,以及我个人下一阶段的一个重要工作。”
这段话把所有人的注意力从火箭上抓了回来。
无论如何,火箭的原理在那里。大家顶多只会继续去探究,这枚火箭采用了什么燃料,在发动机和材料上可能应用了什么新技术,才能实现可回收的百吨级近地轨道推力。
但现在最神秘的,是那个正环绕地球飞行的航天器。
会议室里的屏幕上,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