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般场景,也就可以成为现实了。
甚至,最后材料还可能做成透明的。
再加上一点,全固态电池因为不存在锂枝晶刺破隔膜导致短路、起火、爆炸的可能,安全性的提升不是一星半点。
而安全性,一贯是全固态电池得到支持的最根本驱动力之一。
大局已经开始变化,华威在武湖铺下去的电动汽车工厂,现在也在进行厂房建设了。
于是顾松现在先把话放出去再说。
但反响就热闹了。
“个人对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工艺以及产业配套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我认为,这个技术的成熟,至少还需要15至20年的时间,甚至更久。界面效应怎么有效解决,来提高全固态电池的充放电速度?固态电解质的电导率、制备效率、成本控制,是全方位的问题。”
在好事媒体的采访下,某个电池领域的权威就做了这番发言。
但其实持这种论调的人,心里都是没底的。
因为顾松和他的燧石研究院,太妖了。
辉煌战果在前,谁知道顾松是不是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了,现在只是某种造势行为?
学术圈的人,是知道顾松的博士论文,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