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非常“原始”。
一个已经进入了量子级别,一个还停留在分子阶段。
就好比锂电池。
通用的锂电池方案,正极用钴酸锂,负极用石墨。
充电的时候,钴酸锂受到刺激,释放的锂离子通过电解质流动到石墨,就形成了电流。石墨有很多小洞,可以容纳锂离子通过,电就相当于“充”进去了。
放电的时候,锂离子再从里面经过电解质游回钴酸锂正极,就是放电的过程。
这么多年来的改进,也无非就是怎么让中间流动的锂离子足够多,以达到扩容的目的。
这里,起到关键的就是正极和负极材料的选择。
钴酸锂和石墨就是现在找到的,最经济、高效的材料拍档。
而发现新材料,一直就是一件非常苦难的事情。
这东西……在过去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但更多时候靠的是运气。
尤其是,既然要用来做电池,那就要满足各种要求。
能量密度得高,不然做出来干什么用?
安全性要好,面对各种环境要稳定运行,不能一言不合化身武器。
寿命得长,循环充放电次数得够,不然叫什么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