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的前期过程中耗费了多少。光是这一个月,就在晋城卫星发射中心,也是数百人的团队,为之付出了心血。
吊装、测试、加注燃料……
而此时此刻,更是由分散在全球各处的测控网络,来提供支撑。。。
在大洋深处,有远洋测控船。
在大漠深处,有地面测控站。
在国外,有合作测控站提供数据。
在长安卫星测控中心,则有一支规模同样庞大的队伍,正聚集在测控大厅里,为群星一号的第一颗卫星、也是华国的第一颗中继卫星进行服务。
这就是航天发射。
而且,这还只是发射一颗重量不到4吨的卫星而已,最终也只需要到达距离地表不超过500公里的同步轨道而已。
顾松要做的呢?
主舱体长度达到800米,直径达到100米的行星际“简易”飞船,附带一个直径300米的环形功能舱区,一个直径500米的环形居住舱区。
靠这样的火箭?这样的发射体系?
顾松内心感叹着,哀嚎着,人工智能啊!
人工智能不出来,让他在现在的水平下辛辛苦苦干个五十年,能有希望目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