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国机,而价格又远低于美、、欧的机,因此在中国市场上很受欢迎。李太宇正是因为听了这个建议,所以才在一干名单中选中了这家名叫常宁第五机厂的企业,并在收购之后将其更名为大韩东垣机公司。
买下企业之后,李太宇才开始学习有关机的知识。他从接收过来的技术员和工人那里了解到,原来的常宁第五机厂是制造磨的,于是便返回韩国去,打算买几个磨专利到中国来生产。
回到韩国一打听,李太宇才知道自己无意中踩进了一个坑,韩国在车、加工中心等方面还算不错,磨基本上就是空白,连韩国本国的企业都是从国外进口磨的,其中也包括了从中国进口磨。他想从韩国拿磨产品到中国去生产,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知道自己摆了乌龙,李太宇却不敢承认。在老爹面前,他声称自己选择了一个极好的方向,其他韩国人去中国造机,都集中在车、加工中心这些领域,只有他独具慧眼,选择了磨作为突破方向,这在营销理论上叫作差异化战略,是富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才能够做到的。
靠巧舌如簧躲过了可能遭遇的家庭暴力,李太宇的麻烦并没有结束。他向李东元说了东垣公司要生产磨,那么就无法轻易改变方向了,要知道,李东元不是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