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农夫全家老少齐上阵,弯着腰一路割去,身后的粟茬几乎一样高,像是用尺子量过一般。很多孩子把大人割好的粟米抱起来往地头的车上送,他们多在乡学、县学读书,每到收成时节,学堂都会放假十天,让他们回家帮忙父母抢收,他们把连穗粟米小心放到车上,以免掉了粟粒。他们的父母会不时回头看上一眼,若是看到自家孩子把粟米捆随意扔上车,少不要大声喝斥一顿。
村里的晒谷坪经过常年累月用石辗辗压,早就平平整整、光滑如镜。
收割好的庄稼被放在铺在坪子上的晒卷,粟米和豆荚早已晒得焦脆,有人戴着斗笠太阳底下用木锤敲打脱粒,噼噼啪啪的响成一片。
还有人牵着拖了小石碾的驴子,在铺满了庄稼的晒卷上来回踩,粟粒和豆子纷纷脱落,等到差不多了,再把颗粒不剩的粟秸豆秧拣开,晒卷上满便是粮食,然后再用簸箕除去杂穗。
这是双辽郡柳城县的一个村子,在晒谷坪上的人们各自忙碌着,不过一些男人时不时的将目光瞟向一个皮肤黝黑的清秀少妇。
这名少妇背着一个小婴儿坐在一个马扎上,正用棒槌敲击粟米穗子,大概她的孩子正在在哺乳期,所以胸部格外的大,两条背带自胸前交叉而过,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