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姓七宗”,这个概念最初在北朝时期形成。昔日北魏孝文帝排天一名门高第,钦定的四姓为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担心不在尊位,其阀主乘坐大骆驼星夜赶赴洛阳,可终究还是迟了一步,当他到达洛阳的时候,‘四姓高门’名额已定,最后与赵郡李氏、博陵崔氏一起,成了第二阶梯,气得老头子差点一命呜呼。
世家大族内部通婚传统也从那时开始,诸如:清河崔氏与陇西李氏以及范阳卢氏世代为婚姻;赵郡李氏则与博陵崔氏世代为婚姻;范阳卢氏与荥阳郑氏以及陇西李氏世代婚姻。
至周、隋时,王氏实力大减被剔除顶级,降到一流门阀,李氏不但进了四姓高门,而且排名第三,排第一的卢氏落到第二,排第二的崔氏升为第一位。
再接下来,四姓高门衍化成七宗五姓,排位竞争更为激烈。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为了排名和地位,同样是斗得不可开交,同姓尚且如此,与其他几姓的关系可想而知。
虽说山东士族对外一向同进同退,于较量竞争之外,也有照拂的义务和情分,但是杨侗当年平定冀州、幽州之后,直接让流民瓜分了卢氏、二崔、赵郡李氏的田地,并且将他们的祖宅都推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