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恭仁笑道。
“这……”杨侗嘴角抽搐了几下,张了张嘴道:“朕确实不知还有另外的科举。”
“最初的科举是先帝与士族妥协产生的一种选官制度,将推举和考试相结合起来,各郡可推荐多人,上郡推荐两百五十人、中郡推荐两百人、下郡推荐一百五十人,然后将这些士子集中到京都考试。这是文帝时期执行的第一个阶段,当时被人们称之为‘中正科举制’……嘿嘿,这说白了,就是士族之间的较量。对了,杜尚书和房尚书就是在那时候成为候补官员的,时为吏部尚书的高孝基对二人说:‘二贤当为兴王佐命,位极人臣’。”杨恭仁说得十分介绍。
杨侗会意一笑,老谋深算的杨坚实在厉害,这个‘中正科举制’明显就是用来分化各个士族阵营的阳谋,要是连续搞上十几二十次,一个个看似牢不可破士族集团,一定会因为争夺高位出现裂痕。杨坚这路子铺得相当好,但谁让继承人是急功近利的杨广呢?
杨恭仁双说道:“第二个阶段是大业年间开始,有变化的是,武帝要求各郡推荐上来的学子之中,必须有三成是寒士;第三个阶段,便是现行的科举。”
杨侗恍然道:“左仆射是说李渊的科举要么是第一阶段,要么是第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