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章惇、王韶、章楶、沈括……一个个名字,都预示着,指不定那天,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就会担负指挥军队的重责。
所以,大宋的武将们研究兵法,大宋的文官比武将研究兵法更疯狂。
阵法复杂到连研究玄学的老道看得都眼花缭乱,但是往往文官们却还能将如此繁复阵法推演一二。
可以说,大宋的文官,大部分都是兵法家。李清臣为什么会被任命为枢密使?
从来没有打过仗,指挥过军队的李清臣,也写过兵法。怎么写出来的没人知道,但是神宗皇帝都说好。
赵挺之自然也不会落在人后,他也琢磨过兵法,但是琢磨是一回事,用出来是另外一回事。李逵的手段不见得如何高明,但确是最好用,最实用的办法。甚至他还会假模假式的在李逵和花荣交谈的时候死赖着不走,就为了偷听两句。
比如:“积小胜为大胜。”
“兵法,就是无法。水无常势,兵无常形。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
都是书中有的话,赵挺之听来也熟悉。但如何在战场上用出来,才是将帅的手段。
如果说这些都不足以说明李逵用兵的老到的话,山坡上,那个匪首如同疯子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