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王安石。这样的后果,就连章惇都会担心。更何况,李清臣等人对李逵也很不放心。
因为李逵身上还有另外一个烙印,帝党。
他不属于变法派,也不属于保守派。李逵完全是皇帝提拔起来的新人,红人。
一旦李逵做出了政绩,皇帝会迫不及待的提拔李逵。
给四京的通判,这合乎规矩,但却很容易让李逵在几年内就窜上来,成为朝堂高官。李逵打仗的水平不知道,但他武功高强,很容易获得将门的好感。安排去边塞,也让人担心他趁机捞取功劳。而太史局这个破落户,论体量,微末的前程而已,只要能让李逵在太史局折腾三年,也不至于让他因为军政功劳大,而快速提拔起来吧?
说白了,在官场高层都有了一个共识,李逵的官职要压一压。
这也是为什么李逵得到了贴职直秘阁,也得到了散官,却一直没有差遣官官身的原因了。
没人愿意李逵管事。
就连苏辙……似乎也不愿意。
所有人都等着李逵这个莽撞的小子,在太史局撞地一头包,灰溜溜的夹着尾巴做人。却没想到,李逵上任才几天,就将领头的韩公廉收服了,皇太史局更是对李逵推崇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