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只有进士可以授官,根本就不够用。大宋有近1200个县, 280几个州,24路,还有隶属于京城的各个衙门,文官至少需要四五千之数。而且大宋长寿者不多,新科进士做官没几年,病故的也不少。三年出六百个进士也不够用。
大宋可没有举人做官的先例,也没有举人这一说法。只有通过解试之后的举子之说,但举子是不能做官的。
造成大宋如今冗官局面的主要是因为大宋的恩荫官太多了,多到根本就安排不下去的地步,而且占据的都是低级的小官。比如说县城、县令、主簿等等的,都被官职很小的恩荫官霸占了。
其实也不是霸占,他们也想当大官,可是实力不允许。除非参加科举,中进士这一条路,要不然,只能做小官。范纯仁就是这样的情况,恩荫出仕,从县令开始做起。他要是不中进士,最多也就是能做个通判。但是恩荫官员,基本上做到通判已经是到头了。根本就没有升迁的可能。而且大部分都是在县里头转悠,根本不可能去州衙当官。
就像是潞国公文彦博府邸,他有八个儿子,按照他的身份,八个儿子都会得到恩荫。加上他弟弟文彦若,两家有十几个儿子,还有几十个孙子,至少能有四分之一获得朝廷的恩典。可他家就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