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什么状元必须要模样周正,长相端庄之类的傻话。在省试之前,容貌根本就不会被纳入考试的成绩之中。阅卷都是糊名誊录的卷子,千篇一律的馆阁文体,谁知道写考卷的士子模样如何,是否俊俏?唯独最后一关的殿试,容貌才会成为决定状元归属的附加分。
但也不是任何进士都有机会受到皇帝接见的。
一般情况来说,主考和大臣们拟订殿试排名,少则十几,多则三五十,要是皇帝勤奋些,上百也有可能。但几乎没有一个皇帝有心思将所有的殿试卷子都看一遍并且评分。毕竟殿试之后,最晚三五天就会出成绩。皇帝也要恰饭睡觉把妹的大忙人,怎么可能和几百份卷子死磕下去?
一般如果是三十份被大臣们推选出来的卷子的话,皇帝为了谨慎期间,会见其中的一半以上士子。
这时候,长的好看才真正的体现出优势来了。
按理说,大宋的科举制度已经很完善了,可即便如此,还是会出幺蛾子。
大宋的科举继承了唐朝的科举制度,开增了县试,解试,省试的科举格局。并独创性的使用了糊名誊录制度大大杜绝了科考舞弊的可能。而殿试制度补全之后,大宋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华夏今后千年的科举制度。形成了解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