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题目很简单,‘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李逵看着考卷上的题目,啧吧了一阵,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老师在苏门之中不受待见了。
至少,周元出的考题虽然是元佑年间的标准考题,应该是前科的省试考题。
可终究缺乏一种大气概,显得小家子气,给人一种随波逐流的感觉。
苏门虽支持旧党,但同时也是朝堂之中几乎是唯一的反对派。一味的追求稳,自然不犯错,但也不会太出彩。
这道策破题很容易,可惜,李逵心里头不屑一顾。
“臣对曰……”
策论的格式就是这样,题目是皇帝出的,答题必须要又‘臣对’的格式,要不然就有藐视朝廷的嫌疑。
至于说题目,更本就没有任何新意。直接那前几年的省试或殿试的策论题充当。
当然,这样做完全没有问题。
毕竟,县试和解试对于大宋的科举来说并不重要,至少在省试之前的考试,重要性都是要打折扣。原因就是解试相对大部分的考区来说都不算太难,甚至难度比不上太学的上舍生的选拔。用以往的题目,也完全说得过去。也算是大宋科举的潜规则了。
别看题目看似简单,但做题的人多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