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生养了五个傻儿子的陶渊明,显然面对一个比一个傻的儿子,内心满是绝望。苏轼也担心,万一……
苏过多么敏感的性格啊!他哪里会听不出来老爹对他的期望,同时又担心他承受不住压力。这种无私的父爱,相比大哥二哥来说,简直就是奢望。也只有苏过一直在苏轼身边,从来没有离开过。也就是这份浓烈的亲情,让苏轼对苏过有天大的期待。希望儿子能够重振精神 ,在失败中逆袭。
再说,这话苏过不过是听听,他是说什么也不信的。
自己的父亲和叔叔,他们俩兄弟不管是在大宋任何一科下场应试,断没有落榜的可能。如果落榜,就只有一个可能,主考官徇私舞弊了。不管谁担任主考官,恐怕都不敢保证自己的文章一定会胜过苏轼和苏辙,这才是他们俩兄弟最大的依仗。
运气之说,不过是托词而已。
用这个来宽慰苏过,显然是苏轼想当然了。因为用自己和弟弟的幸运来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