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我们可以用官府的信用作为保证,印一批粮食券,也就是我说的粮票。票面干脆就都是一石,样子可以比交子更小一些,每一张售价600文,百姓如果购买了粮食券之后,可以在指定的月份到官府承诺的地点兑换粮食。”
苏轼担心道:“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
李逵蛊惑道:“往年四五月的粮价,快120一斗了,一石就是1200文,卖600文,这是半价,您老不心动?”
“而且,粮票还有一个好处,可以给我们筹备粮食,运送,提供宝贵的时间。只要我们能源源不断地采购到粮食,颍州的粮价必然会稳定下来。就算是比周围其他州府贵很多,但也只有往年的一半。这也能缓解百姓手中紧缺的现钱。”
“尤其是师祖之前大力疏浚颍州水患,数万百姓在整个冬日里都或多或少的挣到了不少钱,这些钱虽然从府库流出去了,但只要粮食券发售,大部分都能重新回到颍州的府库之中。只要官府手中有钱,如同百姓家中有粮,自然立于不败之地。”
“好,太好了,就这么干!”苏轼下意识道,随后摸着下巴琢磨起来,要是多卖一点粮食,一口气卖上几十万石粮食,或许州府的亏空都能补上,这买卖可以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