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朋友,亲人,都因为他一时的牢骚之气,要面临牢狱之灾,这让他于心何忍?这才是苏轼多次想要自杀的原因,他想用死让这场针对他的****宣告结束。同时,这也是御史台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的目的,将案子一再的搞大。团伙作案,总要比个人犯案要被重视的多。
几经磨难之后,苏轼怂了,他在大牢之中,一口气吐出了二十多个‘从犯’,而他作为主犯,这才让李定等人满意。
也不能说满意,因为大佬王安石开口说了,大宋没有杀文臣的先例,这是先皇的诏令,他不能违背。
眼瞅着诛杀苏轼不成,最后制造了一个‘窝案’,苏轼成功将自己冤成主犯,最后不了了之。
之所以不了了之,是因为这背离御史台的初衷。新法执行,已经有过一次变法失败经历的王安石和新法的党徒们都异常紧张。深怕一不小心,再一次步了当年失败的老路。于是御史台就瞄上了苏轼,说白了,就是杀鸡儆猴,用文臣的血来震慑新法的反对者。既然是杀鸡儆猴,这只鸡就不能是无名之辈,要有足够的分量,起到震慑的作用。同时也不会引起太激烈的反应。苏轼就很不错,文坛宗主,名声在大宋都是一等一的人物。同时皇帝还很不喜欢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