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不少参加过科举的老生,甚至中过进士的考生,也会下场。比如说章惇,当年他羞愧于比自己的侄子考得还差,毅然放弃了进士身份,选择下次再考。这才和苏轼成为同科进士。
用后世的考试来比较的话,就算科举考试是一场人生的高考。但是不同的是,大宋的高考,是高中生,大学生,硕士博士生一起下场,然后按照成绩来排名,还是三年举办一次的考试。
如此惨烈的竞争,李逵光想想就绝望。这不是沂水县,也不是沂州,真要靠着肚子里的真才实学,他能考中进士才怪了……很可能苦读也没用,反而会受伤更重。
而且他找到了其他的门路,或许也能一步登天,进士身份……嘿嘿,皇帝可以特旨敕封进士哒,难道皇帝特赐的进士就不是进士了?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过程重要,但是结果更重要。最多也就是赐予的同进士身份有点丢人而已,但李逵不嫌弃啊!
他不过是个普通人,拿什么和苏轼比,人家光进士也不止考中了一次,而是两次。一次是进士科,一次是制科。
当然制科和进士科不同,这是针对官员而设立的考试。苏轼和苏澈考中进士之后,并没有做官,而是在太学之中学习。然后在下一次制科考试之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