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能看懂。
但被系统优化后的施工方案,如果没有施工顺序,没有细化到节点的安装步骤,这个工程就没法搞,因为它涉及到拼装精度。
比如,按照顺时针,编号为1、2、3、4的四个高强度螺栓(上二下二的那种),正常来讲,拧紧的顺序为1、3、2、4,但系统优化后的施工顺序却要按照2、1、4、3的方式进行‘首拧’,然后逆时针‘终拧’,如果出现顺序错乱,就有可能令该桁架产生错位或者偏移,轻点5mm,严重点有可能高达一两公分。
依照天成施工标准,超过2mm,就要进行重装,或者更换钢构件,俗称:返工!
费时费力费钱,属于重大失误。
啥?
忽略?
钢结构整体从施工状态过渡到设计状态,势必会产生自然下挠或者变形(失去支撑架后,产生的下垂)。
忽略几毫米的误差,就有可能加大挠度,令部分桁架的拉力内力牵扯不到重要节点,从而加大其余钢桁架的压力,降低体育馆整体寿命。
如果哪天主桁架扛不住超出自身荷载数十万吨的重量,忽然断裂,整个体育馆就会发生崩塌……
在未来,这类事件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