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作品只要存在必然要依托于时代而存在,否则永远不可能成为经典。李经明也不求经典了,能说得过去就行,所以他需要朴初珑多看别人的东西以把握时代脉搏,说人话的话就是让她知道什么东西正流行。
“可是抄袭别人的东西不会被告上法庭吗?”朴初珑担心地问道,李经明说得太直白,一时间她还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又没让你全抄,只是让你模仿罢了,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模仿,随便搜一首歌出来换换内容不就行了?”李经明一点都不担心会被人推上被告席,韩国的娱乐圈还没谁有这个胆子,而且他又不是让朴初珑马上就发表作品,“先拿我写过的歌词改一改吧,抄得多了,不对,改得多了你就会习惯歌词的组成和构架方法,心中有了这个框架,再去写就轻松多了。”
有名的歌词作者都带着独特的风格,比如“沧海一声笑”的黄霑,比如“无需要太多”的林夕,再比如“柔弱中带伤”的方文山,各是各的味道。作词人中的佼佼者们只要把东西拿出来,立马就能知道是谁的作品,原因无他,他们胸中那框架早已定形,该什么形状按进去就是什么形状,这种框架看似是限制,又何尝不是一种标识。
李经明并没有给朴初珑讲太多,反而把时间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