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出自朱熹之口。
事实上,这一概念在《礼记·乐记》中已经出现,其中说道:“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
这里所谓“灭天理而穷人欲者”就是指泯灭天理而为所欲为者。
朱熹自己也说“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这就说的很清楚了,朱熹认为人们应该珍惜上天赐予人类的本能,这些本能就是天理,相反,如果一味地追求本能之外的欲望,就是在走向自我毁灭……
如果在太平年月里,每个人都自我约束,这是对的,然而,自我约束,对于乱世中的人们来说,就代表着自我否定,也代表着逆来顺受。
这样做是不成的……尤其是在云昭这种强盗眼中,明显是不成的。
天下大乱,需要的是反抗者,云昭甚至认为野心家出现在乱世不一定就是坏事。
在坏无可坏的情况下,天知道野心家能否走出另外一条可以让人有尊严的活下去的路。
朱熹之前的《汉礼》就要自由的多了,而读书人要是没了野心,还叫读书人吗?
读书自古以来就有克制人欲望的作用,因为他们往往想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