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采编,你乃此次采编亲历者,以你之见闻,殿下这套良法可否于大明全面推行?”
一番感慨之后,朱、吴二人激动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朱舜水目视钱穆笑着开口问道。
“回主编所问,在下以为,此法虽良,但亦不急于在各地全面推行。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
因大明江南江北情况并不相同,无论朝廷何等良策出台,均要考虑各地之境况,最好勿要以强令推之。”
与两位情绪激昂的主编不同的是,月余来始终在圣源乳业亲历亲见亲闻的钱穆始终保持这冷静,并没有打算借着鼓吹圣源乳业模式一事使自己扬名的想法,而是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回答了朱舜水的问题。
在将见闻编写成稿时,世居江南的钱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圣源乳业的模式,在长时间思考过后,他已经断定,这种模式在江北可以大力推行,但在江南怕是会受到冷遇,就算强推的话,效果也不见得多好。
由于刚从战乱饥荒中走出来不久,江北各行省辖区内的黎庶大部分虽已温饱无忧,但各地手工业发展却尚处在初级阶段,可以说朝廷想怎么样做都比较容易,只要肯舍得投下银钱,圣源乳业这种集体经济模式稍加改动便可以畅行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