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如果移民工作取得可喜成果,一个极为稳定的大明将会出现在世人面前。
“有感于数年来气候极为异常之景象,各地干旱洪涝交织,甚至并发,如果不加以有效应对,极端气象持续数年的话,仍会使现今逐渐好转之局面毁于一旦。
故此,朕决意,自今年三秋之后,于洪涝灾害严重之地区兴修水坝(水库),缓解水患对大明之害,保障百姓人身及财产安全。
内阁可就此事召集有司展开会商,根据各地具体情况,于合适之地兴修中小型水坝,所需钱粮由户部做出预算后下拨,地方官府用此钱粮征募青壮,趁冬闲时节动工,争取明年雨季到来前将塘坝建好,以此来调节河流洪水之水量大小。”
水坝的兴建古已有之,据说大禹治水时便出现了后世水库的雏形,但由于技术和工程材料、财政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大明的领土上并没有大型的水库,更多的是塘坝、水塘和蓄水池。
以大明现有的财力和技术,兴建中小型大坝问题不大,并且持续数年的干旱下,北地很多河流已经断流干涸,这就为大坝的修建提供了很好的时机。
由于不是后世那种特大型的水利设施建设,所以中小型大坝的修建,对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