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由检的印象里,从大明到欧洲的航线无非就是一路向南,从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后驶入印度洋,横跨浩瀚无边的印度洋后进入红海,然后行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到达目的地。
虽然整个航行距离遥远,但好像也不用花费一年的时间吧。
但是刚才脑海中突然闪过的一个念头,让他顿时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觉。
自己的认知出现了重大错漏。
那条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经地中海、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的重要航道------苏伊士运河,还要在两百年后才能贯通,现在联通欧亚的所有船队,都要绕道好望角进入大西洋,然后折而往北才能抵达欧洲。
这一绕,就要多航行四千海里以上,相当于多走了八千到一万公里。
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东西方的往来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险。
要不要在合适的时机提前将苏伊士运河打通呢?
这个念头在朱由检的脑海中跳出来之后,随即迅速开始蔓延生长,并且再也无法剥离出去。
这条运河的战略意义太重大了。
在后世的二十一世纪,每年约有十八万艘来自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只通过运河。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