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礼、年龄尚幼者。”
自从去年落榜生入国子监读书的新政实施以来,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虽然大多数举子们明里暗里对此表达了不满和抗拒,但在现实面前还是选择了服从。
朱由检力图通过这种做法,把大明读书人只重经书、不重实效的观念及风气扭转过来,力争将国子监变成大明培养各种人才的最高学府和摇篮。
所有的想法必须要去付诸实践,既然想改变世界,那就要去付出自己的努力,尽管这种努力开始是也许收效甚微,但总比坐而论道的空想主义要好上千倍。
两百多名粗通或者精通律法、营造、农业的举子经考核选拔后赴任实职,这个比例相对于多达三千人的举子来说虽然并不高,但至少让这些自诩为有经世之能的读书人认识到,朝廷今后选拔人才的风向已变,死读诗书已经没有了前途,只有务实肯干才能有机会被选官任职,否则的话此生将会注定成为籍籍无名之辈。
刚才温体仁奏禀的数据中,成人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些人都具备了外出实干的能力和体质,剩余不足二十岁的就不在考虑之列了。
这些年幼者中就包括朱慈烺以及各位重臣家中的年轻子弟,他们都是以普通监生的身份进入国子监,日常也是五日休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