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子炮中,然后把子炮装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门进行射击。
佛郎机炮采用了母铳与子铳结构,母铳即炮筒,子铳实为小火铳,每门母铳配四到九个子铳,每门子铳事先装填弹药以备使用。
作战时,先将一个子铳装入母铳的弹室中,发射后,将空子铳退出,换装另一个,由于可以轮流换装子铳,减少了临时装填弹药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射击速度,因此又被称作“子母炮”。
佛郎机炮还安装了瞄准具,即增大了射程,又提高了精度,显然,佛郎机已初步具备了现代火炮的基本特点。
但限于当时的铸造水平和技术水准,佛郎机炮也有个致命的弱点:子炮与炮腹间缝隙公差大,造成火药气体泄漏,因此不具备红夷大炮的远射程。
在左侧五门佛郎机炮不间断的打击下,死伤惨重的包衣们再也顾不得清军的怒喝与砍杀,一窝蜂似的四散而逃,有数十人甚至向着壕沟这边的明军拼命跑来,但在清军弓手精准的射杀下纷纷倒地毙命。
在佛郎机炮的打击下,一千名包衣死伤达到近两成,而清军弓手也是二十余人伤亡在弹丸下。
随着包衣们的溃逃,清军拆毁拒马的第一次行动宣告失败。
“绕余贝勒,这样怕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