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 抗战之血色战旗 > 正文 第六百八十九章 混乱的和平
物价飞涨,民不聊生,1945年9月的一百法币可以买两只鸡,1946年1月却只能买两个鸡蛋,到了3月份就只够买两粒煤球了人民群众的情绪从欢迎政斧回归时的兴高采烈逐渐转变为极度失望和怒不可遏,“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连小孩子见到[***]官兵都躲得远远的,现出一副厌恶的表情。
    这时候,南京城里每天都在举行各种各样的群众运动,有以市民为主体的,也有以学生为主体的。
    市民闹事的主要目的是“反失业”。
    沦陷期间,南京市里有六百多家大小工厂,这些企业虽然在不同的程度上具有曰伪姓质,但员工是中国人、车间厂房也在中国的地面上,抗战胜利后,只要稍加整顿就可以恢复生产。但是,国民党的接收大员来自四面八方,“接收”行为就如同哄抢一样毫无计划,这个收仓房、那个收原料,今天搬机器、明天割电缆,甚至出现了“一辆汽车五个人接收”的笑话(一个人接收车身,其他四个接收汽车轮子)。经过这么一折腾,好端端的工厂被拆得七零八落,最终能够恢复运作的还不到一百家。南京市里的大部分工人被迫失业,生路断绝的市民们不得不走上了抗议斗争的道路。
    而学生闹事,则是为了“反甄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