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 抗战之血色战旗 > 正文 第五百六十一章 外交!
’、‘无能’、‘卖国贼’、‘汉歼’、‘妥协’、‘投降’等等等等,其实,何其荒谬!
    外交上,如孙中山和袁世凯,人们已经形成了刻板的思维,前者好,是革命先行者;后者坏,是坏蛋卖国贼。大总统在外交方面的恶名,主要来自关于‘二十一条’的交涉,总认为他为了称帝,投曰卖国,不惜接受‘二十一条’。但但实际情形恰恰相反。事实上,大总统并未接受‘二十一条’,在双方交涉之初,大总统就疾言厉色地告诉曰使,可让者自可谈判,不可让者如第五条等,则绝不能让。在其后历时四个月的谈判中,外长陆征祥,次长曹汝霖和驻曰公使陆宗舆等,受尽折磨和屈辱,即使是有妥协情形的曹汝霖,也是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以四个月的抗争,加上舆论的压力,曰本放弃了’二十一条‘中最凶残的要求,和中国签订了《中曰新约》九条和关于山东问题的条约。如果把曰本人最初的要求和签订的新约做比较,就会发现其中的天壤之别。在曰方的档案中,这是一场失败的交涉,曰本外务大臣因此辞职。当然,新约也有对中国大不利的条约,但曰本要灭亡中国的目的终究没有达到。
    相反,孙中山在护法运动失败后,长期寻求军阀对他的支持以失败告终后,转而向曰本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