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广州的北面。
虎门,顾名思义,便是如虎口之门,所指的是珠江口穿鼻洋西岸的番禺南沙和东岸的东莞太平之间的一段洋面。这里因沿岸密布了炮台,真如老虎的上下颚,扼住珠江口大门,加上江中的上下横档,大虎、小虎诸岛的防御工事以及当年江上还有拦江铁索、木排,合成了号称“金锁铜”的要塞。
虎门要塞这个名称,虽然在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才确定,但它的历史已有五百多年了。远在明初永乐年间,虎头门即虎门就已构筑营垒,设兵防守,以防御倭寇的侵扰。虎门、长洲两个地带,都建了许多较为坚固的炮台,安装了较大口径的生铁炮,至此,虎门要塞略具雏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南天王陈济棠,害怕曰寇的势力再向南发展,侵扰广东,于是对虎门要塞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征集数千民夫,协助工兵部队构筑工事。经过四年时间的苦心经营,在虎门要塞地带包括沙角、威远两个总炮台范围内修建了纵横交错的公路六十多公里;另外,在虎门寨,沙角新建了足以驻扎一个步兵营的营房和一座有二十张病床的医务所;在沙角下游分台新建了二万五千瓦的探照灯一座。
曰军在大亚湾登陆以后,就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