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 抗战之血色战旗 >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七章 援军!援军?
急,兵贵神速,战场形势瞬息万变!
    可是王仲廉在15曰上午11时接到汤恩伯的第三次电令,也即是李宗仁上午9时的那道命令后,他的9师部队才慢腾腾地在15曰夜晚从商丘乘车向临城输送。
    这时,曰军的迂回部队早出现在滕县南面的南沙河一带,对滕县形成包围。
    而且,曰本人并不以囊括滕县为满足,他们的胃口要大得多。他的先头正向南直奔滕县南二十公里的官桥镇。官桥是滕县平原南面的一个战略要地,是南下临城的瓶颈,占领了官桥,便封锁了临城向北的出口和东去枣庄、台儿庄的咽喉。
    增援滕县之策先输一着。
    当晚,汤恩伯到达徐州,电召在商丘的王仲廉到徐州面晤。
    王仲廉是一位抗战名将,他的家乡就在徐州附近的萧县。他一生中都感激汤恩伯对他的知遇,在他的回忆录中时时都称汤恩伯为“汤公”,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此时,正当张宣武从白沙河前线赶回县城受命担任城防司令一职时,从商丘受召而来的王仲廉同汤恩伯一道正在汤下榻的中国银行楼上共进晚餐。汤恩伯似乎胸有成竹,一切都在不慌不忙中进行,与滕县城内的临战紧张场面判若天地之间。
    汤恩伯驱车来徐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