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从中受到启发,他们的人生无论是醉还是梦其实都是清醒的,走遍人间,依旧躬耕,充满了辛酸的情感。不过,陶渊明因不满现实政治而归田,苏轼却以罪人的身份被贬,但是他们都将以旷达的态度对待险恶环境和困难。
陶渊明四十一岁弃官归隐,后来则未再出仕任官;苏轼时年四十七岁,躬耕东坡,想到渊明曾经景况,不禁感慨自己是否终究也像渊明一样就此了度余生。当时苏轼东山再起的机会渺茫,因而有迟暮之感。随后,他又表达了豁达的态度,从个人痛苦中超***,随遇而安,这阕词也从侧面反映出来他与险恶环境周旋的方式:放下身段,躬耕东坡、自食其力,效仿渊明淡泊忘忧的风节,在贬谪困境下怡然自得、游刃有余,令政敌们对他无可奈何。
词的最后一句说道:“吾老矣,寄余龄。”表达了沉重的悲叹,说明苏轼不是自我麻木,盲目观乐,而是对政局存在深深的忧虑,是“梦中了了”者。苏轼有时难免有衰迟之感,但也留心时局的变化,注意保存自己的实力。不久后宋神宗去世,由哲宗即位,他又起复,积极从政,算是度过了难关……
冷雁寒此时把这阕词发给张鹏飞,是因为张鹏飞在前不久也同样遇到了政治上的困难,他在会上被伊力巴巴羞辱,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