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姓罗,唐易才这么想。名和字之间,很多都是有关联的,赞和颂之,大抵是一个意思。列举几个名人,比如关羽,字云长;展翅入云,翱翔千里。再比如,李白字太白,唐寅字伯虎。近代的,孙中山,姓孙名文,字载之,文以载道嘛。
所以,听到罗颂之,唐易一下子想到了罗赞。
而且,如果这个罗赞就是罗颂之,他曾经到倭国留学,杨度也曾到倭国留学,两人相识不是没有可能。
杨度的这幅字,不是一般的字,是他书写心中禅之真谛的作品,所以即便送给旧相识,不写“某某雅嘱”或者“正之”之类的题款也很正常。
这个罗赞罗颂之,毫无名气,如果混得不好,落魄之际或者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拿着他的东西去当,也在情理之中。当然,也有可能是他的儿子背着他去当的。
很多当铺不收来路不正的东西,所以让典当者报出来源记录,最后老关的祖辈收来,知道了来历,这个过程也说得通。
唐易和文佳,两个人之所以投缘,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两个人的脑子都转得很快。听唐易说完,文佳立即就道:“所以,你怀疑,如果罗颂之就是罗赞,他得到这幅字之后重新装裱了?那这样,这里面的印记,就有可能是故意的?这条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