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者即可担任科员等基础公职就可以看的出来,这一方面是避免中试的学子一步登天直接担任县令等高管,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录取数量。
毕竟要是中试的学子都直接安排传统的七品县令或者同等地位的职业,这帝国可没有那么多官位给他们,但是如果只安排他们担任基层的科员,那么每年就算多几千上万人也是可以消耗掉的。
逐步改变科举模式的同时,也是进一步推广新式教育体系,让人们逐步形成一步一步就读的观念。从县小学到府中学,然后再到省级的高等中学。再到帝国大学,这样一步一步下来就能够培养出基本合格的现代化科学人才。
对于教育改革,林哲历来是比较关心,同时也是比较谨慎的,因此并没有说一刀切直接废除科举,然后大搞特稿什么现代学制。他走的是循环渐进的方法,逐步让新式教育制度彻底取代传统的教育制度。
中华帝国进入第三个年头后的第三场科举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了,当然了,如果按照林哲的想法,是把第三次的科举直接定位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
因此特别诏令。要求这一科的录取人数要适当的增加,表示会试录取者要超过千人规模,而各省的省试根据各省对现有公务员的缺额,酌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