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桌面上。
这也算是嘉靖皇帝同朝臣的第二次交手。
第一次是在正德十六年上半年,也就是嘉靖刚继位的时候。
按照内阁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的意见,朱厚熄“宜称孝宗为皇考。
至于他的生父和生母,皇帝则一律改称侄皇帝。
而将益王第二子朱厚炫。
继兴王太后。
袭封为兴王。
这番绕来绕去的称呼,既拗口又费解,其实说白了,就是要将朱厚熄过继给孝宗而正式成为武宗的弟弟以承继皇位,因为朱厚熄是根独苗,所以又将益王之子朱厚炫过继给嘉靖的父亲朱佑杭,继承王位。
对于像孙淡这种现代人来说小可能认为这些大臣费尽心机搞的这番移花接木之举,完全是脱裤子放屁。
其实不然,中国封建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名正言顺,在皇位继承这个重大问题上则更是如此,这是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秩序所必须的。
如果承继大统者不能做到名正言顺,就有可能被认为有篡位之嫌。
封建伦理这一套对古人而言,那可是比性命还重要的大事,千万乱不得。
当时,嘉靖一看到杨廷和于毛澄的奏折之后,心中固然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