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女人出来工作并不少见,尤其是到了明朝后期,礼教森严和资本勃发的时候,出现了许多女工。她们或者给大户人家洗衣做针线,或者自己在家做好针线刺绣寄托在货栈去卖,尤其是正德皇帝的这四十年间,由于政府监管不力——都没有官员,谁来监管——导致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兴起。尽管读书人一直劝女人不要抛头露面,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朱程理学的东西,但是那种宁可饿死也保全名节不外出做工的女性毕竟不是主流。这有点类似于新闻联播里面的好人好事和杀人犯,电视里的那种好人和那种坏人都是生活中的特例,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过着普通人的日子。
所以尽管读书人记录了很多明朝的节妇,可这也是他们为了宣扬朱程理学选择出来的特例,甚至有明朝妇女为了反对家人阻止改嫁而选择自杀——也被记在了节妇之中,这不能不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读书人的笔杆子,要远远比武人的枪杆子恶毒百倍。
王孝棠仔细思考之后道:“钱姑娘,我认为尽管困难重重,但总比你独自一人前往江南的好,你的商品买与谁人?陌生人?还是秦淮人家(暗指**女子)?你主动抛头露面和坐在店中等着别人前来却是不同啊,前者被人误解为**女子,后者只是非议